克利夫(CliveRahn)博士,是英国农业部所属的一家科研机构的著名农业生态环境学专家,长期从事大田及园艺作物土壤营养与施肥以及管理工作,曾主持过诸多涉农生态环境的欧盟项目。昨日,记者对农高会期间应邀前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他进行了专访。
“您对目前高速发展的中国印象如何?尤其是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
“1982年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马路上黑压压全是自行车,现在的马路上汽车如潮水,川流不息,很是壮观。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就像是变魔术一样,中国发展得太快了!”
“当然啦,中国在吃住行等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变。然而,也有一个方面的变化步伐相对缓慢,同样也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克利夫很认真地指出:“那就是农作物的施肥领域。”
他列举了几个方面:一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农民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大多继续沿用传统的施肥方式––盲目施肥问题突出。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施肥方法––“缺什么补什么,且适量不浪费”。盲目施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土壤质量,还带来污染问题。二是中国温室大棚发展很快,速度不减。但栽培方式却大量使用灌溉水和各种纷杂的化肥,过量灌水及施肥问题更为突出,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硝酸盐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污染。三是农民面对眼花缭乱的化肥市场,不知所措。四是书本里包括“农高会”上的高科技,看似离农民很近,但到农民手里的这“最后一公里”却没有突破。
“中国的GDP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要与之匹配。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科学施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博士先生,对此您有何好的建议?”“欧盟尤其是英国历史上也曾走过相似的弯路。”克利夫说:“后来,欧盟在这一领域,先后制定了《硝酸盐管理控制》、《水质控制》等许多法律法规,各国再一一细化。什么土质不能使用什么化肥,是有严格规定且受法律保护的。英国农民都有一本国家印制的《英国作物施肥建议手册》。可喜的是,尽管中国政府现也已开始推进包括‘测土施肥’在内的许多计划,但力度还不大。因为要解决‘从书本到操作’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有效庞大的‘推广体系’就变为一种必然。‘推广体系’不仅需要人才的投入,更需要资金的投入,并将科技、法律、社会等‘拧为一体’。这样,科学施肥在中国所要行走的路程才会大大缩短。”
本报记者 武 盾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闫德忠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必发88官方唯一网站 - 必发官方入口登录